電解槽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技術層面
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:通過材料創新和工藝改進,進一步提升設備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。如 2025 年堿性電解槽成本降幅或達 20%-30%,PEM 降幅則可能為 40%-50%。
技術路線多元化:堿性電解槽短期內仍為主流,適合大規模工業場景。PEM 電解槽加速滲透,在分布式能源、交通領域占比提升。同時,固體氧化物(SOEC)、陰離子交換膜(AEM)電解槽進入小規模示范階段。此外,ALK 與 PEM 混合技術或成新方向
應用層面
應用場景拓展:在傳統化工領域持續替代灰氫,在氫冶金、交通能源、儲能調峰等新興領域需求爆發。例如,寶武、河鋼等鋼企示范項目帶動氫冶金領域對電解槽的需求;燃料電池重卡、船舶、軌道交通推廣,推動分布式制氫站建設。
與可再生能源結合緊密:作為清潔制氫的核心裝置,電解槽將過剩的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氫能,為解決能源供需不平衡問題提供有效方案,實現 “風光氫儲” 一體化。
產業層面
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:借助人工 智能和物聯網技術,實現遠程監控、預測性維護等功能,提升設備可靠性和運行管理效率。
規模化應用與產業鏈整合:隨著應用場景擴展,電解槽規模化生產成為趨勢。同時,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,上游設備國產化率提高,中游制造集中化,下游應用多元化。
市場層面
市場規模增長:受 “雙碳” 目標及綠氫產業擴張驅動,2025 年全球電解槽市場規模預計突破百億美元,中國將占據全球 30%-40% 份額,成為zui大單一市場。
國際競爭與合作并存:中國電解槽產能占全球 70% 以上,憑借性價比優勢出口占比或達 20%,主要面向中東、澳洲、南美綠氫項目。同時,與歐洲聯合研發 PEM 技術,爭奪國際標準制定權。